【家风故事】蒋久波:勤能补拙 省能补贫
2016-05-31 03:12:55
来源:
字号:

 前段时间看了中央电视台关于家风的采访和报道,从采访中了解到了各种各样不同的家风,让我感触良多,很多优秀的家风家训蕴藏着深厚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培养出一代又一代人,可以说是家风家训成就了家的未来和家的延续!

  我的家庭也有着很好家风,也正是这种家风,让我的家庭渐入佳境、其乐融融。我家的家风也可以说是——父亲的家风。因为在我出生前,我爷爷奶奶就已经离世,是父亲的一手操劳成就了我的家,是父亲撑起了这个家,也是父亲的谆谆教诲和言传身教让我哥和我从小就有了理想和信念,有了远大的抱负,所以才能成就今天幸福安康的家庭,成就了令左邻右舍羡慕不已的家庭!

  我父亲出生在五十年代初,因为我爷爷家里很穷,家里子女也多,所以我父亲上了五年学后,就因为交不起学费,就没有去上学了,就开始帮家里干活挣工分,帮家里减轻负担。那时候家里很苦,我父亲十多岁的时候,又碰上60年代初国家困难时期,家里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很是艰苦。后来,到我父亲结婚的时候,连房子也没有,最后是分了一间祠堂才有了家的雏形。可是这一切,也没有把我的父亲难倒,没有丝毫影响我父亲勤劳致富的毅力和永不退却的脚步。

  为了家的生计,我父亲一生始终操劳,特别是八十年代,我哥和我出生后,我家的负担变得更加重了,全靠父亲一个人承担,父亲更是抓紧每分每秒辛勤劳作。由于我父亲的文化水平不高,再加上性格上老实巴交,不适合做生意,尽管我父亲也尝试过做生意,但最终也赚不了钱。所以,后来我父亲也就专心在家务农,加上再做些临时的苦活、累活挣点钱维持生计。

  我的记忆中,儿时我父亲每日辛苦劳作,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夏天顶着烈日,满头大汗;冬天披着寒风,风雨无阻,一年365天,从未休息过一天。那时,父亲为了挣更多的钱去给我们家盖一栋新房子,常去给别人做工,给人做砖坯、做建筑工、做杂工,后来跟了一个瓦匠学做瓦,这些都是最累最重的活,是日晒雨淋的活,但父亲一做就是几十年,从来没有喊过苦喊过累。终于,父亲为我们家盖好一栋崭新的楼房,房子全部砖和瓦都是出自父亲一个人手中,就连房子的地面、墙面也是父亲亲手粉刷弄好的。渐渐地,在全村里大家都夸奖父亲是一个最能吃苦的人,一个最勤劳的人。

  父亲还是一个非常节俭的人,以前都没有穿过新衣服,基本上都是穿亲戚的旧衣服,缝缝补补,一双草鞋加一双解放鞋就是父亲鞋子的全部。父亲从不舍得为自己花一分钱,但对于我们的需求却是极力满足,他之所以这么节俭,就是为了能给家里改善下生活水平,提高下生活条件。父亲还常教育我们要学会算计着过日子,常跟我们说“没有算计一世穷”,我现在节俭的习惯也是源于父亲的耳濡目染。

  父亲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也很有多方法,他从不打我兄弟俩,在生气的时候顶多也只是用手指头敲敲我们的头,以示警告。他常会在晚上给我们讲故事,讲“龟兔赛跑”的故事,讲“铁棒磨成针”的故事等等,后来,我才发现,每个故事后面都隐藏着如何做人的道理。父亲还常教育我兄弟俩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要勤劳节俭,要奋发图强。父亲就算是再忙,也不会叫我们帮忙干活,而是把时间留给我们去学习,我记得他说的最多一句话就是,“你要加油读书,要有出息,不然以后你就会像我一样,呆在小山村做一辈子农活”。我知道父亲对我兄弟俩的殷切期望,希望我们能出人头地!

  我兄弟俩果真没有辜负父亲的一片期望。我哥高考以总分全县第一的成绩,考上了国家重点大学,我虽然没有我哥那么出息,但也经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那时候,我们村里人要是考上大学,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像是鸡窝里飞出“金凤凰”,一下子我家的声誉四起,家风渐兴,很多附近的人都崇拜羡慕我家。当然,这也是给父亲最好的回报!

  父亲虽然现在已六十多岁了,但父亲勤劳节俭的习惯依然保留着。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不缺钱了,但他老人家还是闲不下来,每天要坚持劳作,并且说,自己可以干活就要自己养活自己。父亲还是一身朴素的打扮,每当我们说要给他买新衣服时,他甚至还会骂我们,说我们浪费,说他有旧衣服一样可以穿。父亲还会教导我们,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要学会回报社会。也许,这是一个平凡的家庭,一个平凡的父亲,一个平凡的家风,但正是这种平凡而带有正能量的家风,延续了美好中国的希望和未来!

一键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