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这几天,天气炎热,骄阳似火。在甘宁镇高桥村的花椒基地里,几十位村民正忙着除草管护,为明年花椒丰产做好准备。几年前,村民们并不看好花椒产业,认为种植苞谷、洋芋收入稳定。
【采访】甘宁镇高桥村二组村民 张清成:我原来就不愿意把土地拿出来种花椒,因为我怕它种失败,种失败了我吃什么嘛。
【正文】村民的不理解,让刚刚当选为高桥村党支部书记的杨大万非常着急。如果沿袭传统农业种植模式,高桥村的发展会停滞不前。杨大万和村支两委班子成员走村入户,和村民算种植经济账,并带头把自己家里的承包地拿出来种植花椒。
【采访】甘宁镇高桥村党支部书记 杨大万:当时我们支部委员把自己的土地全部拿出来流转给花椒基地,老百姓看了过后,认为村支“两委”干部全部拿出来了,他们也放心,纷纷把自己的土地也拿出来了。
【采访】甘宁镇高桥村二组村民 张清成:现在我4亩土地流转给花椒基地了,我一年有1000多元(流转费),在这儿打工一年有8000元,加起来一年有8000元到9000元,我一想也差不多了,我们都是70多岁的人了。
【正文】现在,高桥村发展了300多亩花椒,亩产1500斤,每亩产值在12000元左右。花椒基地负责人还将把技术传给当地村民,带领他们一起致富。
【采访】甘宁镇高桥村二组村民 张清成:我还是靠我们村的党支部,引进这些产业,不然还是种的原来那些洋芋、苞谷,现在比原来好得多啊。
【正文】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高桥村慢慢发展了产业,但村集体经济还比较薄弱。村里从抓好农村“三变”改革入手,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真正让老百姓富起来,壮大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
【采访】甘宁镇高桥村党支部书记 杨大万:我们村现在发展的有花椒、中药材、猕猴桃等产业,结合“三变”改革,把资金变股金,壮大村集体经济,把这一笔钱拿来扶贫济困和完善基础设施。
【正文】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为了改变高桥村的落后面貌,甘宁镇从建强村级班子入手,把致富带富能力强的党员群众吸纳进村“两委”班子,真正把基层阵地建成服务群众的“根据地”,把农村基层党支部建成带领农民群众谋发展、奔小康的“主心骨”,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目前,高桥村已经建成中药材500亩、花椒300亩、弥猴桃葡萄100亩,村里的水、电、路相继完善,高桥村的建卡贫困户从以前的58户174人减少到现在的11户28人,贫困发生率为2.7%,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8700元。
【采访】甘宁镇高桥村党支部书记 杨大万:下一步我们要加强班子建设,发展年轻党员,为村支“两委”培养后备干部,注入新鲜血液,以此来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