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时值初冬,铁峰乡富强村翠玉梨基地里梨树的叶子已经发黄掉落,郭朝友和村民们为梨树施了肥,把泥土回填到施肥挖的沟里。虽然没有右臂,但郭朝友用左手使用锄头干活依旧熟练。郭朝友今年45岁,在12岁那年因为安全事故不幸失去右臂。长大后,他没有消沉,前往深圳从事蔬菜销售,开始了艰难的打拼。后来因为妻子生病,他返回老家,一边照顾妻子,一边寻找创业门路。虽然为妻子治病花光了好不容易攒下来的钱,但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在家乡找到致富门路。2015年,在铁峰乡党委、政府和区级相关部门支持下,村里准备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翠玉梨产业,带领村民增收脱贫。不过,世世代代种植粮食的村民不了解翠玉梨,不知道种植前景怎么样,大家都在犹豫要不要把土地流转出来种植水果。郭朝友在外闯荡多年,见多识广,他觉得这是村里脱贫致富的好机会,第一个站了出来。
【采访】铁锋乡富强村4组村民 郭朝友:首先 我作为一名基层党员 支持我们村(的发展)义不容辞 经过考察 (我们村)只有种梨才能脱贫 为了脱贫 我首先把自己的土地拿出来入股种梨
【正文】看到郭朝友率先用家里的4亩承包地入股种植翠玉梨,村民们动心了,纷纷种植起了果树。当年,村里的翠玉梨种植面积发展到800亩。果树种下去了,管护是关键。郭朝友和村民一起外出学习种植技术,向有经验的种植户请教,并利用书籍、网络学习新技术,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管护技术。
【采访】铁锋乡富强村4组村民 郭朝友:(当时)各个(果树)专家来现场指导 我认真听认真学 并记录下来 必须是一丝不苟 我再把我学到的技术教给农户们 现在我们的技术一步一步地到位了
【正文】从翠玉梨种植下去开始,郭朝友无论天晴下雨,每天都要到家门口的基地里转一转,看翠玉梨长势如何,管护到不到位,并按时拍摄照片,记录翠玉梨的生长情况。他还把照片传给相关专家和果树技术人员,请他们为翠玉梨的生长“把脉”。在郭朝友的心里,这些翠玉梨苗子是“宝贝疙瘩”,是村民增收脱贫的希望,不能有闪失。正当翠玉梨顺利生长,村民们逐渐掌握管护技术的时候,基地的管护资金出现了缺口,发展翠玉梨面临严峻的挑战。村支“两委”干部和村里翠玉梨专业合作社相关人员反复研究后决定,专业合作社保留21%的股权,其余30%的股权向用土地入股的村民转让融资。可对村民们来说,这种股权转让融资是一件新鲜事,他们拿不定主意。这个时候,郭朝友又站了出来。
【采访】铁锋乡富强村4组村民 郭朝友:在我们资金管护紧缺的时候 实际上我的资金一样紧缺 我就向我哥借钱来融资 借钱融资后 大家就纷纷投入 把资金紧缺问题解决了
【正文】很快,村里融资140万元,果园2年的管护资金有了保障。因为村民们精细化管护,富强村的800亩翠玉梨长势良好,去年已经有部分果树试挂果,今年翠玉梨初步投产,一共收获了10万斤左右。由于品质好,收获的翠玉梨很快卖完了,实现了25万左右的销售额。郭朝友和其他村民几年的辛勤劳作,有了初步回报,除开成本,土地入股的100多户村民平均每户分红2000元左右。
【采访】铁锋乡富强村4组村民 叶上全:当时要把土地用来建设标准果园 有的农户确实有些担心 今年刚刚挂果(初步投产) 这个梨确实好吃 相信效益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