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2017年11月,邓学梅受组织委派,从区公路事务中心到分水村担任第一书记,投身到脱贫攻坚一线。在村民怀疑的目光中,她开始了自己的工作。来到村里的第一天,邓学梅就发现,进村的路太窄,河上没有一座桥,当地没有支柱产业。邓学梅没有气馁,她迅速转换角色,走家串户,深入田间地头,找准阻碍分水村发展的痛点和难点。
【采访】龙驹镇分水村第一书记 邓学梅 到这个村的时候 这些村民给我反映的就是需要修桥 他们在阴坡这边住 到阳坡那边干农活 如果没有桥 遇到下雨天 根本过不了河 (发生过)村民冲走了 学生遇到洪水季节冲走了(的事情)
【正文】2017年夏天,由于普降暴雨,分水河涨水,村民尹长林在过河的时候,被河水冲走了10多米。
【采访】村民尹长林 石头一滑 一下都滑下去了 跟着水就流起走了 (啷个爬起来的)靠着石头爬起来的
【正文】邓学梅立即向所在单位领导汇报情况,争取资金,着手修桥。
【采访】村民李福生 邓书记第一次到我们这里来 要求修这座桥 当时群众以为和以前一样开玩笑 (村里)贫困 申请了很多次 都没有得到实现
【采访】龙驹镇分水村第一书记 邓学梅 经过请示 党委会研究 得到了区公路局领导的大力支持 争取到了72万元资金
【采访】村民李福生 说了两三天之后 真正挖机开起 修到腊月二十八 第二年正月初八又继续开始 不到两个月就修好了
【采访】龙驹镇分水村第一书记 邓学梅 修了三座公路桥 两座人行桥 极大地方便了分水村村民的出行 也方便了产业园的发展
【采访】村民尹长林 走路大方些 全靠政策来得好
【正文】邓学梅知道,分水村要真正脱贫,必须发展支柱产业。邓学梅请农业专家到村里考察,专家建议发展李子产业。邓学梅利用自己从事财务工作掌握的专业知识,对合作社股权进行了创新设计,构建起“合作社+村集体+农户(贫困户)”的模式,股份完全属于村集体和村民,在全区率先建立起产业和村集体、贫困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起了李子产业园。在产业园务工的贫困户有80多人,人均每年增收1万多元。
【采访】龙驹镇分水村第一书记 邓学梅 总共有500亩 大概一亩能产3000斤 最小的李子卖7元钱每斤 每亩的产值达到2.1万元 除去管养成本 每亩大概有1.5万元的纯利润
【采访】龙驹镇分水村村民 李福靖 真的让我们群众达到致富的目的
【正文】李子产业发展取得成效,邓学梅又在2020年3月动员村民种植甜玉米,她在区公路事务中心争取到产业发展资金,免费给村民发放种子和化肥。8月,甜玉米获得丰收,她又线上线下找销售渠道,利用一己之力将全村8万斤甜玉米全部销售出去。9月23号,村里举行了甜玉米产业分红大会,村民高高兴兴地领到了分红款。
【采访】村民 李福清 我们种的包谷的种子和肥料全是他们拿给我们的 我们只是出个劳动力 收益上 种(甜包谷)的收益与种原来那种包谷的收益 起码高三分之二以上
【采访】龙驹镇分水村第一书记 邓学梅: 今天村民们大家都高高兴兴的 像过年一样 大家领到钱了心情肯定很好 作为帮扶干部 我看到了也是很高兴的 很有成就感 他们把日子过好了 我们也觉得工作的成效更好了
【正文】如今的分水村,正在经历一场美丽的嬗变,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产业稳步发展,干群关系和谐,展现出一幅乡村振兴的新图景。邓学梅也荣获重庆市脱贫攻坚2018年度先进个人,入围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在邓学梅的带领下,分水村正在脱贫致富奔小康。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