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近日,记者在甘宁镇大山蔬菜基地看到,农民朋友们正在蔬菜大棚里采摘番茄。这些刚刚摘下的新鲜蔬菜将被运往城市的蔬菜批发市场,供万州市民消费。
【采访】蔬菜基地负责人 向红兵 我们蔬菜基地这段时间有10几个品种的蔬菜上市,主要有番茄、茄子、辣椒、黄瓜、四季豆等,每天的产量大概是1万多斤,主要供应万州的金嗓子蔬菜批发市场。
【正文】作为我区常年蔬菜保供基地,大山蔬菜基地每年为城区提供近2000吨蔬菜。据基地负责人介绍,他流转了300亩土地,每亩地的综合收入在7000元以上,经济效益很好。近年来,我区大力发展经济作物不仅为农民朋友提供了商机,也是我区实行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一个缩影。我区调整产业结构,明确提出了广泛种植经济作物的发展路径。如今,柑橘、蔬菜、茶叶、中药材以及特色水产和名优小水果在全区已具规模。
【采访】万州区农委副主任 杨文之 为了进一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十三五”期间,我们将粮经比例调整为35:65,主要目的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从而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正文】品牌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重要抓手,以品牌来打特色、占市场、提价格、提效益是必然选择。引领供给侧改革,发展品牌农业是关键。今年我区实施“2+3”品牌富农战略,提升鱼泉、诗仙太白2个传统品牌,打造玫瑰香橙、晚熟李、万州红茶3个新兴品牌。绿隐仙枞有机红茶位于燕山乡泉水村,2013年,公司在泉水村流转了2000多亩林地种植茶叶,主要生产红茶,每年制出的红茶达1万多斤,解决了当地200多人常年务工的问题。
【采访】燕山乡泉水村二组村民 陈治梅 我现在在茶山采茶,每天可以收入100多元,一年可以工作半年多时间,(总共)收入1万多元,还是很好。
【正文】茶叶是我区的主导产业之一,为了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近年来,我区加强特色品牌培育,提供有效供给。绿隐仙枞于2015年获得国家有机认证,为企业站稳脚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采访】燕山乡党委书记 冉光伟 燕山乡是一个农业乡,我们认为,今后农业的发展方向,应该从生态、特色、品质方面来做文章,绿隐仙枞有机红茶是我们乡重点打造的一个农业品牌,这个品牌打响过后,不但能够促进当地农民增收,而且能够助推我们乡村旅游的发展。
【采访】绿隐仙枞负责人 杨旭 农业供给侧改革怎么改,就拿我们做茶叶的企业来说,过去我们是冲量(产量),现在我们是做高品质的品牌茶叶,我们这个企业有条件和有能力来做有机红茶,并且获得了国家有机认证。比如说过去我们最好品质的红茶只能卖到1000元一斤,现在获得国家有机认证过后,我们最高品质的红茶能卖到1万元一斤,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效益。
【正文】“十三五”期间,我区农业按照“一区一园三基地”发展格局,建设“334”农业产业体系,进一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解决农业产业结构不优、集约化程度不高、龙头企业带动不强、农产品商品转化率不高、农业商品品牌效益不好等突出问题,持续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市场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到“十三五”末,我区农业总产值将突破100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18000元,土地综合生产率达到亩均5000元。在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中,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将迈上新的台阶。
【采访】万州区农委主任 任延平 万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是转方式,调结构,重点是调整粮粮、粮经、经经结构,主要路径是项目推动,示范带动,科技驱动,统筹联动,开放撬动,坚持科技、生态、规模、市场、效益五个优先,在粮油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要大幅调减非优势作物生产面积,同时提高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如大力发展柑橘优势产业,增加一些市场上受欢迎的名优小水果,提升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此外,抓紧推进国家农业公园建设,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促进万州农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