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水蛭的出苗期,在长滩镇太白溪村的这个水蛭养殖场,数十口水塘已架起了网箱,即将放养刚孵化出的水蛭幼苗。养殖场负责人陈方河正指导工人,对改进后的网箱进行加固和调试。
【采访】陈方河:今年我们这个网箱的支架全部换成了钢管,往年是竹棒(作支撑),管一年就坏了,另外这个网箱也作了改进,改成了双层防逃的设计,更有效地防止它(水蛭)逃跑(爬出网箱)。
【正文】据陈方河介绍,他目前养殖的是一种名叫“宽体金线蛭”的优质水蛭品种,富含水蛭素和蛋白质,具有活血、散瘀、通经的功效,广泛用于临床治疗,是一种紧俏中药材,市场前景看好。陈方河说,水蛭养殖周期较短,只要技术和管理到位,从五月份出苗到10月中旬,半年时间就可以收获,养殖效益十分可观。
【采访】陈方河:这个水蛭的市场行情很好,我们去年干品卖到了1150元一公斤,销路一直都不愁,亩产值能够达到6万多元。
【正文】据了解,在养殖水蛭前,陈方河还尝试过蚯蚓、肉鸽等特种养殖,分别以失败告终。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创业的念头,经过认真的考察论证,2008年,陈方河到浙江学习水蛭养殖技术后,回到太白溪村,通过自己不断摸索总结,系统掌握了水蛭的人工养殖、繁育、防病知识,以及安全越冬、高密度养殖等关键技术。
【采访】陈方河:经过我们多年的摸索,我们在水蛭养殖的技术方面相当成熟了,不仅在太白溪村养殖了50亩水蛭,而且带动周边(区县),在开州、石柱、潼南等十个区县有多家合作伙伴,我们是以技术入股的方式,统一采购、统一销售,带动当地水蛭产业的发展。
【正文】在水蛭种苗区,几名村民熟练地从卵床上采挖即将孵化的水蛭卵茧。对于这些大龄妇女来说,陈方河的这个水蛭养殖场帮助她们实现了在家门口打工挣钱的愿望。
【采访】太白溪村12组村民 梁先英:我们这些老年人,出不了门(不能外出打工),年龄这么大了,挖这个蛋(水蛭卵茧),(工钱)60元一天,还是不错。
【正文】太白溪村山清水秀,有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通过特色产业带动村民增收,正成为当地干部群众的共识。陈方河热爱家乡、矢志不渝的创业经历也极大地鼓舞了太白溪村的返乡创业青年。
【采访】太白溪村党支部书记 梁先进:陈方河这个水蛭养殖基地确实搞得不错,是我们村的一个特色产业,下一步希望有更多的村民到这里来务工,助推我们村的脱贫工作。
【采访】太白溪村返乡创业人士 杨必军:陈方河的创业经历,让我们很受感动。特别是像我们这些返乡创业的人深受鼓舞,,我想只要我们都有他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我想就一定能告别我们村的贫穷落后面貌,走向致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