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昨天,记者在甘宁镇牌楼村四组的果之缘家庭农场看到,农场主张晓燕和家人一起忙着清园消毒,进行后期管护。
【采访】农场主 张晓燕:现在李子才采摘完了,我们今天一家人就在做清园工作,主要是病虫害防治,为了保证明年结出更好的果子。
【正文】别看张晓燕现在说得头头是道,从事农业生产,她还是个“新手”。她虽然生长在农村,可对种地很陌生。她以前在外地打工,每个月有3000多元工资,根本没有想过回家搞农业。2013年,由于她的小孩刚上小学,需要有人照顾,父母年纪也大了,加上国家对农业有扶持政策,几经考虑,她决定返乡创业。
【采访】农场主 张晓燕: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大力扶持家庭农场,政府也给我们宣传了一下,我们一家人就在家商量,流转点土地,来办一个果园。
【正文】说干就干,张晓燕把在外面打工挣的钱全部拿了出来,又找亲戚朋友借了一部分钱。她在家乡流转了几十亩土地,注册了家庭农场。可是干事业不能只凭一腔热情,作为农业的“门外汉”,她的创业道路并不顺利。
【采访】农场主 张晓燕:在这个品种的选择上,我们也上了很多当,刚开始别人说什么好,就去种什么,仅葡萄我们就换了5个品种,换一个品种要等两年才有收益,对我们影响很大。
【正文】农业本身投入大,见效慢,加上前期走了不少弯路,张晓燕的家庭农场几乎做不下去了。可她并没有选择放弃,她每天通过手机在网上学习相关农业知识,当地政府也邀请果树专家到她的农场进行技术培训。经过两年多的摸爬滚打,她的果园慢慢有了起色。
【采访】农场主 张晓燕:其实我们做了这么多年,也总结下来了,这个品种不需要频繁地换,不需要听别人吹,别人说哪样好就去弄哪样来做,随便什么品种,只要自己把它经管好了,做好了一样的卖得出钱。
【正文】现在,张晓燕的农场种植有葡萄、草莓、枇杷、柑橘、李子、桃子等,四季都有新鲜水果,每年各类水果的产量有16吨。为了扩大销路,今年她还通过电商平台,在网上卖起了水果。
【采访】农场主 张晓燕:今年我们就利用电商,用微信、微店开了网上销售,效果还是比较好,今年就李子这一项,我们还受了点灾(雨水多),李子还烂了一些,就这样我们(网上)还是卖了5万多元。
【正文】目前,张晓燕的家庭农场发展到165亩,一家五口人共同经营,每年产值在60万元以上。
【采访】农场主 张晓燕:现在我们果园也不盲目追求产量了,主要是追求品质,打造品牌,再加上我们甘宁现在发展国家农业公园,我们准备再打造乡村旅游,发展农家乐,让农场多元化,增加经济效益。
【正文】张晓燕的家庭农场已经被评为重庆市市级示范家庭农场。据了解,目前,我区已经发展家庭农场1019家,其中,市级示范农场17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