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近日,记者来到铁峰乡富强村翠玉梨基地,看到杨应川正在指导村民们为梨树疏果。
【同期声】杨应川 我们疏果的时候 每一根叶柄上只留一颗果子 要留果形漂亮 长得比较壮实的那一颗 把其它果子剪掉 只留一颗
【正文】在翠玉梨种植管护上摸爬滚打3年后,杨应川已经成了村民们眼里的果树“行家”,对他十分信赖。其实,在2015年以前,杨应川是铁峰乡政府的一名干部。那时的富强村是重庆市级贫困村,并被列入区级后进村党支部整顿。因为杨应川老家在富强村,对村里的工作比较熟悉,他被下派到富强村担任“第一书记”,肩上扛起了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重担。村民要增收,村里要脱贫,关键要发展特色产业。
【采访】杨应川 村支“两委”干部带头 动员党员干部一起来谋划 发展适合富强村的产业
【正文】杨应川和其他村干部一起,邀请区果树站的技术人员到村里论证。技术人员根据村里的海拔、气候、土壤、湿度,建议村里种植翠玉梨。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杨应川又带着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前往浙江农科院考察,同时邀请浙江农科院专家到富强村实地考察,他们也看好富强村发展翠玉梨产业。不过,村民们以前没有见过翠玉梨,不了解种植的效益,对专家的话仍然存在疑虑。杨应川和其他村干部一起深入村里的每家每户,分析翠玉梨的种植前景,凝聚共识。
【采访】杨应川 通过反复做思想工作 反复算经济账 最后确定老百姓以土地入股 村里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 以这种模式来发展翠玉梨产业
【正文】当年,在杨应川等人的积极努力下,村里争取到120万元产业发展扶贫资金,并发起成立了马子塘翠玉梨专业合作社,以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按照论证科学化、品质优良化、种植标准化、管理组织化的“四化”要求,种植了翠玉梨800亩。自愿加入专业合作社的村民以30年的土地使用权折资入股,农民变身“股民”,土地变资产。随后,为了解决果园管护资金问题,杨应川积极探索“股权融资”改革,专业合作社保留21%的股权,将30%的股权向土地入股的村民转让融资,实现融资140万元,解决了果园2年的管护资金问题,极大地调动了村民管理果园的积极性,激活了村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采访】杨应川 每一个人都是股东 对这个梨园的管护 大家都当成自己的事来做 积极性高主动性强
【正文】担任村里“第一书记”后,杨应川长期吃住在村里,积极想办法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条件,和村民们一起精心管护果树,积极协调解决村民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村里的各项工作有了很大起色。2016年9月,在村支部换届选举中,杨应川被选为富强村党支部书记,他的工作得到村民的认可。但杨应川丝毫没有懈怠,他在思考怎样让村民有稳定的收入,都过上好日子。
【采访】杨应川 这个产业产生收益之后 其中16%的收益 专项用于解决富强村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所需 防止他们脱贫以后返贫
【正文】因为管护到位,富强村的800亩翠玉梨长势良好,今年迎来了试挂果,预计能产翠玉梨10万斤,村民们看到了种植翠玉梨增收致富的希望。45岁的郭朝友是村里的一名残疾人,他用家里的3亩多承包地入股专业合作社。在专业合作社转让融资的时候,他再次出资2万元购买股权,他对翠玉梨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采访】铁峰乡富强村村民 郭朝友 现在政策这么好 基础条件也这么好 我相信我们大家能够把翠玉梨管护好 把翠玉梨争取变为我们的“摇钱树” 我们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
【正文】虽然翠玉梨才刚刚挂果,但杨应川未雨绸缪,主动邀请水果批发商到果园参观,洽谈合作。同时,为翠玉梨申请绿色食品标志,提高市场竞争力。看着一天天发展起来的翠玉梨基地,看着一天天变美的山乡,杨应川还在谋划村里下一步的发展。
【采访】杨应川 我们明年还计划 把翠玉梨产业和乡村旅游融合起来 通过产业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通过乡村旅游来促进当地老百姓 进一步提高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