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抓实干谋发展,“三农”工作上台阶。今年以来,区农委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加快推进农村改革,着力办好民生实事,努力打造现代农业新高地。
分水镇石碾村是远近闻名的李子村,目前全村共种植晚熟青脆李2万多亩。眼下正值李子成熟上市的时节,区农委负责人一行近日来到石碾村,了解李子的产销情况和李子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情况,为村里的李子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双方交流李子产量收成情况
分水广岩洞李子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毛继会 我们在区农委的帮扶和指导下,我们合作社有168户,今年平均每一户收入达到7万到8万元,比去年增收20%以上。
区农委农经站站长 丁晓东 万州区现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发展到了1100多家,其中股份合作社110多家,入社会员达到15.7万户,合作社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带动农户增收,合作社已经成为万州区农民增收致富、农民脱贫致富的新引擎。
记者 谢丹 这里是万州区甘宁镇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的一个蔬菜基地,眼下基地的茄子、丝瓜、苦瓜等时令蔬菜大量上市,菜农们正在菜地里忙着采摘新鲜的蔬菜,保障市民菜篮子需求。
万州区红升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史光明 目前我们蔬菜基地有800多亩,每天上市的蔬菜达到8吨到10吨,基本上是送到万州区蔬菜批发市场,保障万州区的蔬菜供应。
在这个蔬菜基地,有不少像史光明这样的农业企业主,随着园区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蔬菜基地的发展势头也越来越好,当地村民也得到了实惠。
甘宁镇大山村村民 谭家英 我的土地拿出来给合作社,我自己在基地务工,一年收入1万多元,对我来说还满意。
甘宁镇党委书记 王伟:
近年来,区农委围绕构建“136”农业产业体系,立足我区自然条件和现有产业基础,优化“一圈三带多园”的产业空间布局。城郊大力发展精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沿江河谷地带大力发展生态经果林,浅丘地区重点发展特色水果和优质粮油、榨菜等,山区重点发展茶叶、烟叶、反季节蔬菜、中药材。采取“做大基地、做优布局、做强示范”的措施,以粮油高产创建为抓手,发展一批优质粮油基地,以柑橘标准园为重点,发展壮大晚熟柑橘和柠檬基地。今年上半年全区新建柑橘基地4000亩,新增蔬菜基地2000亩,城市蔬菜自给率达到65%。上半年发展猕猴桃、晚熟李、葡萄等伏淡季水果3000亩,优质茶叶基地600亩。截至目前,全区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良种繁育场1700多个,规模化养殖率达35%。建成全国技术较为先进的胭脂鱼苗种、岩原鲤人工繁殖中心,发展名特水产生态养殖基地7000余亩、年产2万吨以上。
今年上半年,区农委还加大了孙家、甘宁、龙沙3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项目建设力度,强力推进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工作,截至目前,全区已建设集中安置点95个,完成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入住2.11万人。在普子乡土亩村炉塘坝的一处高山生态扶贫安置点,村民蒲云伟申请了一套170多平米的安置房。最近,他正忙着装修新房,对于搬家后的新生活,蒲云伟很是期待。
普子乡土亩村二组村民 蒲云伟 我的房子是从6月8号开始装修的,现在已经装得差不多了,地板砖、油漆已经搞得差不多了,还剩一点收尾工作,在7月底,我估计就要搬进来,想起马上要住这个新房子,我心里很高兴。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区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良好态势,农业增加值增长4.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中心工作加快推进的预期目标。
区农委主任 任延平: “三严三实”主题教育,严字当头,实字搂底,在“三农”工作中,我们要求干部职工对照要求,立足一个严字,行为取向坚持一个实字,争做想干事、会干事、敢干事、不出事的“四严”干部。上半年,农业农村工作稳中有进,可圈可点,产业发展形势喜人,农民收入节节攀高,农村改革纵深推进,民生实事有力实施,行业安全持续稳定。今后一段时间,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结合扶贫攻坚,我们将以做强产业,提升效益,增强活力,改善条件为目标,突出抓好产业扶贫,突出转变发展方式,突出深化农村改革,突出夯实农业基础,确保全力现代农业发展顺利推进。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上半年,万州农业农村工作亮点纷呈,“136”产业体系逐步完善,“一圈三带多园”空间布局不断优化,现代农业新高地已具雏形。
发挥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做强特色产业、提升质量效益,万州现代农业发展开局良好、充满活力。
在发展中变革、在实干中创新。随着我区农村改革发展的加快推进,万州现代农业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