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中这位正在卖鸡蛋的老伯,就是龙驹镇玉合村四组的建卡贫困户方绍田,看他干劲十足的样子,让人很难想像他两年前的生活状态。当时方绍田的老伴已去世多年,两个女儿也外嫁到很远的地方,老人长期独居,住的也是农村D级危房,加上患有心脏病,不能干重活,平常只能在家种点玉米维持生活。
【采访】龙驹镇玉合村四组村民 方绍田:当时我确实没有其他什么想法,反正我一个人,过了一天就去了一天。
【正文】从2015年开始,村里吹响了脱贫攻坚的号角。在了解到方绍田的具体情况后,帮扶人员决定通过D级危房改造,首先解决老人的居住问题。
【同期声】方绍田:这是我的老房子。
记者:这是以前的危房是吧,D级危房?
方绍田:现在已经改建了,特别是现在出门赶场,出门就有客车,水泥路,又不打湿脚,方便多了。
【正文】住房解决了,接下来就是考虑收入问题,针对方绍田的特殊情况,帮扶单位专门制订了帮扶措施。
【采访】驻村工作队员 谭奇军:当时他的情况就是身体有病,不能干重活,我们根据他家里的实际情况,给他送了30只乌鸡,半年能够见效,所以他干起也很有劲。
【正文】每天中午,方绍田都要到鸡棚里检查这些乌鸡下了多少蛋,然后小心翼翼地把鸡蛋收起来,存够一定数量就送到村里的电商收购点去卖。
【同期声】记者:这一个蛋卖多少钱?方绍田:一个蛋卖一块二角钱。记者:一年下来能够卖多少钱?方绍田:要挣到四千五百元。
【正文】虽然没有专门学过,但方绍田还会一点编织竹篮的手艺,以前家里穷,生活没奔头,他便放弃了。现在生活好了,空闲时他就去砍点竹子,做点竹背篓、竹簸箕,既能消磨时间还能贴补家用。
【同期声】(边编织边说)方绍田:现在上面在帮,自己也要(努力),俗话说提拔提拔,自己也要爬啊,自己也要想办法更富裕是吧
【正文】到了晚上,方绍田就看看新闻,了解国家这些年的变化。外面下起了雨,一个人的家里显得很冷清。前段时间有人来说媒,这要在以前,他根本就不敢想,但现在生活好了,他也考虑要不要再找个老伴。小雨一直下到了第二天早上,当天是农历初六,是龙驹镇赶场的日子,方绍田一早就把编好的背篓收拾好,准备到场上去卖。
【同期声】(车上)
记者:现在赶场方便吗
方绍田:现在赶场方便,原来土路没硬化的时候,赶龙驹镇去要三四个小时,现在公路修到家门口,赶车非常方便,到龙驹买点东西,只要四十分钟就到了,还有村里收乌鸡蛋的车,便车随时都能坐,然后到龙驹去买东西
【正文】找好了地方,很快就有人围了过来,大家对他编的东西似乎很感兴趣。
【同期声】
筲箕呢?(方绍田:筲箕大的50,小的20。)这种的呢?(方绍田:这种20嘛,)那个呢?(方绍田:那个50)(给钱镜头)
【正文】临近中午,东西虽然没卖完,但方绍田还是准备回家,给家里的鸡喂食。
【同期声】(边走边说)
记者:今天卖了多少钱?
方绍田:筲箕和背篓卖了200多元钱,这个还是可以的,在家里慢慢做起来,把鸡蛋这些一年算下来一年有8000多元,还是蛮可以的
记者:那下一步还有什么打算?
方绍田:下一步还准备种点李子树,把李子树弄好了,还准备找个老伴,有了婆娘才有家,能好好度过晚年就更满意了
【正文】方绍田只是玉合村村民脱贫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玉合村已建成1000亩晚熟青脆李基地,养殖绿壳蛋乌鸡5500只,村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采访】龙驹镇玉合村党支部书记 张:通过这两年的脱贫攻坚,我们村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产业也初步有了起色,种植了李子,养殖了乌鸡,村民的精神面貌变化特别大,改变了以前等靠要的思想,现在求发展的信心和积极性明显提高
【正文】2014年,玉合村共有建卡贫困户115户贫困人口382名,贫困发生率达到18.8%。现在,全村已有103户335人实现了脱贫,贫困发生率也降到了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