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来到燕山乡杨梅基地看到,大部分杨梅已经成熟,挂满了树梢。农民朋友正在为每棵杨梅树安装诱虫板,进行生物病虫害防治。
【采访】杨梅基地业主 陈雨隆 由于我们杨梅马上进入成熟期,为了防止果蝇,这段时间我们组织员工进行绿色防控。
【正文】燕山乡是三峡库区全淹没乡,当地移民较多,农民的收入来源主要靠务农和外出务工。为了帮助村民增收脱贫,燕山乡政府抓住浙江省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的机遇,分别从浙江余姚和宁波两地,引进了4万多棵“东魁”优质杨梅苗,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在泉水村发展杨梅产业。目前,这个杨梅基地已经发展到1000亩,常年在此务工的农民工达200多人。2012年,燕山杨梅荣获了“中国十大精品杨梅”称号,现在已经成为万州杨梅产业的领头羊。今年,这个杨梅基地有500多亩挂果,目前大部分已进入了成熟期。
【采访】杨梅基地业主 陈雨隆 只要天气好,我们杨梅园预计在6月4号开园,今年大概的产量在15万斤左右,今年的预计产值达450万元。
【正文】一个村的发展,除了基础设施的完善,关键还要靠产业支撑。2013年,燕山乡党委政府通过认真摸底调查,在长柏村引进硕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发展1000亩中药材。这家企业主要采用“公司加大户”的经营模式,公司自己种植700亩中药材,并拿出300亩土地,发展长柏村30户种植大户共同种植,在此期间,公司提供种苗和技术。牟炳荣是燕山乡长柏村二组村民,以前家里有15亩土地,全部用于栽种玉米,一年下来,收成很一般。2014年,牟炳荣把自家的土地全部用于种植射干、玉竹等中药材,眼看这些药材就要收益了,牟炳荣心里乐滋滋的。
【采访】长柏村二组村民 牟炳荣 在药材基地的带领下,我家里10多亩土地,全部种上中药材,今年长势良好,在下半年就有收益了,我这10多亩土地能增收40多万元。
【正文】在脱贫攻坚行动中,燕山乡经过认真摸底调查,精准掌握了全乡贫困状况和致贫原因,并立足实际,精心制定帮扶方案,为贫困村和贫困户谋划好帮扶措施,通过产业扶贫,发展特色效益农业,近年来,燕山乡已经形成3000亩花卉苗木基地,1000亩杨梅,1000亩中药材,3000亩高山有机红茶,1000亩标准化果园,让贫困村和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真正实现增收脱贫。
【采访】燕山乡乡长 冯天荣 在扶贫攻坚过程中,我们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避开产业同质化,培育特色效益农业,目前我们乡基本形成了杨梅、红茶、花卉苗木、中药材等六大千亩级的农业产业园,为我们燕山乡的扶贫攻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