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自库区蓄水之后,整个三峡库区长江和支流两岸形成了大约400平方公里的消落区,万州区域水库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库岸线长度达到334公里,在库岸线上形成23.435平方公里的消落带。为有效治理消落带,从2009年开始,我区在三峡库区165米到175米水位线的消落带试验栽植中山杉。经过近8年的试验、推广,目前中山杉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200亩,苗木8万株,存活率在85%以上。
【采访】区林科所所长 任凭 目前我们沿江消落区逐渐推广栽植中山杉面积已经达到了1200亩,经过这几年的生长,中山杉已经逐渐育闭成林,起到了很好的护岸,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并且逐渐形成了一个绿色的生态长廊。
【正文】如今,库区消落带种植中山杉已经取得初步成功,我区计划在长江万州段干流再栽植5000亩,在长江两岸形成近150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
【采访】区林科所所长 任凭 根据整个区林业局的规划,今后几年逐步在适宜栽植的范围逐渐来推广栽植中山杉,把能够治理的范围,尽量栽植满,起到保护长江消落区的作用。
【正文】近日,记者在位于武陵镇的湿地自然保护区看到,经过近四年时间的保护和恢复,保护区内的草本植物生长良好,对消落区的生态修复和防止水土流失,起到了明显作用。据了解,2012年,我区在武陵镇建立了首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这个保护区是沿江湿地和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952.1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129.95公顷,缓冲区面积237.33公顷,实验区面积584.81公顷。
【采访】区林科所所长 任凭 我们就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和人工的辅助植被恢复,170到175这个范围,我们就采用的人工栽植中山杉和桑树混交来形成一个乔灌搭配的形式,下面地表主要是保护原有的草本植物不让破坏。
【正文】截至目前,我区长江生态屏障区森林面积达到195.5万亩,森林覆盖率从57%增加到62%。森林生态系统逐步改善,保土固土、涵养水源、稳定库岸等功能初步显现,水土流失呈减少趋势,治理率达到80%,生态功能得到增强,率先在三峡库区呈现出“一江碧水 两岸青山”的壮观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