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熊家镇蜡烛村黄荆塝水果股份合作社的种植基地看到,几位村民正在利用晴好天气,为基地的果树除草,进行夏季管护。77岁的骆世银是蜡烛村一组村民,去年初,他用家里8个人的10亩承包地并投入资金入股黄金塝水果股份合作社。平时闲暇的时候,他就在这个合作社务工,每天有50元的务工收入,等到水果上市后,他还有分红收入。看着原来的撂荒地变成了如今充满生机的水果园,骆世银每天都很开心。
【采访】熊家镇蜡烛村一组村民 骆世银 我们家里有些土地是闲置着的 现在合作社集中起来栽了桃子 李子等果树 去年我务工收入还是有1万多元 今年我活干得少些 还是有几千元钱
【正文】在熊家镇党委、政府和区级部门的支持下,2018年1月,蜡烛村成立了黄金塝水果股份合作社,村民以土地、资金入股。合作社将蜡烛村一组全部300亩土地集中起来,种植春梅桃、贡桃、粉黛翠李和蜂糖李等水果。合作社进行统一栽种、管护和销售,基地水果投产有了收入后,村民按照入股土地面积分红,村民成了合作社的股东,个个干劲十足。今年,部分果树已经试挂果,大家对合作社的发展充满信心。
【采访】熊家镇黄荆塝水果股份合作社理事长 陈代成 统一把村民的承包地集中起来入股 总共入股的有33户99人 每人平均出资4000元资金入股 明年入股村民人平分2000元钱 后年至少每人收入5000元 我们整个组里的土地面貌焕然一些 村民有一笔收入 在家里的村民就了业 村民的积极性很高 去年有的村民务工收入5000到6000元
【正文】在熊家镇石公村一组的斑竹林院子,居住在这里的村民们自发组织起来投工投劳,整治院落环境,建设美丽庭院。
【采访】熊家镇石公村一组村民 唐明菊 我在这里做了20多天了 这里环境整治好了自己享受 干净些看起顺眼些
【正文】居住在这里的村民有10户35人,占地面积约5亩。在镇党委、政府的引导下,村民们将房前屋后的垃圾和水沟清理干净、柴草堆码整齐、拆除乱搭建的残留墙体,建立垃圾集中投放点,整修雨污分离排水沟300米,还将设置混凝土钢筋护栏、竹栏,建设文化小广场、停车场,将建成以斑竹为主要元素的美丽庭院。
【采访】熊家镇石公村一组村民 唐平宽 自己出一些劳力 把这里整美观 建设美好的家园 过路的人看起美观 孩子会经常回来多住一些时间
【正文】熊家镇因地制宜发展山地高效农业,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在产业发展上,熊家镇巩固各村现有水果品种,做优做强特色产业。大力实施农村“三变”改革,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在今年第一届樱桃采摘节活动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吸引游客到熊家特色小水果园区进行采摘体验,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在人居环境整治中,熊家镇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干部带头,党员示范,影响和带动全镇群众动起来,做起来,改起来。这个镇修订了人居环境考核办法,将班子成员、机关科室与联系村居每月进行考核排名,共同推进落实。党政主要领导带队,进行常态化巡查示范点,共商整治细节,促进整体环境提升。
【采访】熊家镇党委书记 江文峰 我们按照“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的总体目标 来统筹规划和推进“双亮”工作 着力产业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 美化人居环境 提升宜居水平 在农业产业发展上 我们提升“一村一品” 注重提升品质 规模发展 放大熊家特色小水果品牌效应 推进农村改革 大力推广黄金塝农业合作社运营方式 让“死资源”变成“活资本” 发展乡村旅游 建设市民周末周边游重要集散地 促进农业发展 农村繁荣 农民增收 在人居环境整治上 我们引导群众参与 坚持群众主体 强化属地责任 修订人居环境考核办法 注重效果导向 以点带面 以户带院 以线带片 因地制宜 结合各地特色制定整治方案 通过废物利用 就地取材 促进美化靓化绿化和基础设施改善 用尽量少的投入取得更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