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期声】锯树的声音
【出像】记者 周汝阳:这里是小周镇小周村的柑桔园里。在我身后,工人师傅正在将这些老红桔树的枝桠锯掉,准备嫁接新品种。
【正文】小周镇小周村地处长江沿岸,气候适宜,是我区红桔主产地之一。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村里家家户户种植了红桔。以前,市场行情比较好,当地红桔不愁销,村民收入相对稳定。如今,部分红桔发生褐斑病,果实品质下降,市场行情大不如前,村里的“老买卖”成了村民口中的“不好卖”。
【正文】今年52岁的刘美祥家里栽种有100多棵老红桔树,每年可以产红桔7000多斤,前几年行情好的时候也只能卖5000多元。
【采访】小周镇小周村村民 刘美祥:原来的柑桔树已经老化了,病虫害严重,也卖不起价格,卖得好每斤7-8角,有时候每斤5-6角。
【正文】“老买卖”不好卖,让刘美祥产生了求变的想法。在镇里、村里的帮助下,他把家里的100多棵老红桔树全部锯掉,嫁接了新品种。
【采访】小周镇小周村村民 刘美祥:现在我把它换成W-默科特以后,在3年后挂果,这100多棵树要增收15000元左右。
【正文】小周村现有各类柑桔近6000亩,像这样老化的柑桔树还有很多,高换嫁接新品种迫在眉睫。
【采访】小周镇小周村党支部书记 唐家双:你看这棵树,这么大,有几十年了,一锯开就有好多个虫眼,起码有5-6只虫。如果再不高换,结几颗果子也卖不出钱,外观给人没有食欲,吃起来又很苦,所以像这些果树必须高换。
【正文】在村干部的带动下,小周村第一批高换嫁接的新品种已经挂果,市场行情非常不错,批发均价超过了每斤3元,还供不应求,而且采摘也比以前方便很多。“倚老卖新”已经让村民尝到甜头。
【采访】小周镇小周村村民 张世禄:(以前的树)又高,要不好采摘,树尖上的纯粹摘不到,不能留在树上烂。现在嫁接了W-默科特以后,我们站在地下就可以采摘,以前(每天)可以采摘1000斤,现在可以采摘2000斤。
【正文】近段时间,在小周村里大大小小的柑桔园里,电锯声一直没有间断。据师傅们介绍,他们每锯一棵树要3-5分钟,一个人每天能锯100多棵,村里还从外地请来了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嫁接新枝。
【采访】小周镇小周村支部书记 唐家双:我们从外地组织了技术人员,正在实行技术改良,在3月底之前,把今年流转的2000亩老红桔树高换完。
【正文】村民们看到完成高换后,这些“老买卖”变成了摇钱树,心里非常踏实。如今,全村6000亩柑桔已经高换嫁接了一半。
【采访】小周镇小周村支部书记 唐家双:现在老百姓看到了成效,大家都愿意高换嫁接这个品种,很有激情,估计在明年把全村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