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详情
文|旅行,有用还是无用?
2016-04-25 09:21:53
来源:
字号:
作者:李沐泽   来源:《你是浪子,别泊岸》

640-12.jpg

文|李沐泽

过去这些年,我一直在各地旅行,观诸世间大地山河,心怀敬畏之情。从少年到中年,推开了世界的门,又走入了生活的迷宫,翻越了自己心中的一座座山峰,游走于自由与世俗的边界。

太多人问我旅行的意义,我其实比任何人都想知道它究竟改变了我什么。可很多时候,它并没有带来什么。无用,一次次地,是我对于旅行最诚恳的评价。

很多次旅行回来,我也以为我会到此为止。人生有很多正经事可以做,旅行显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是什么正经事,他们一直希望我买房结婚,好像这和他们有多大关系一样。而我也只能冷眼远望他们的人生,觉得他们活得既安稳又成功。

但是我不一样,我不知道我属于哪里,即使去了那么多地方之后。

640-13.jpg

《莲花》里讲:“旅程打破人的生活模式,一个经常在旅行的人,没有秩序和原则,喜新厌旧,充满不安全感,随时变换方向,显得既执着又有太多无情。我只是觉得从一个城市里跳脱出来,也许可以打破惯性。人在习惯中获得禁忌,这是不好的。”

于是,我又执着又无情,一次次远行,像是手里捏着一个泥塑的自己,不断地打破他。我缓慢地漂泊,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在路上拼凑散了一地的碎片,渐渐发现自己那些细枝末节的改变—多了一些开阔,多了一些随遇而安。每个人都渴望了解命运,我只是在颠簸中过早地认清了人对于命运的无能为力,诸般风景,都是转瞬即逝的。

640-14.jpg

有意无意地,在一些时刻,我看到了一些读者的反馈。在他们的谬赞里,那些自己觉得平淡无奇的日子,竟然意外地给别人带去了光亮。

“最初知道沐泽先生是几年前他毕业旅行环游中国,早已不新奇的旅途被他走过以后显得那么迷人。他身上有种内在的光芒,无须也不会敲锣打鼓地外在炫耀,就静静地吸引人发现,然后教会我去对抗生活中的平庸。”

那时我正坐在尼泊尔博卡拉的雪山之下,云雾缭绕,山峰若隐若现。长途奔波之后一身疲惫,我一样忍耐着生活的重复,并不比任何人幸运或是高明。有一次我对一个朋友说,承受了所有的厌倦和不喜欢,我就成了你。

“从2009年关注你的‘环游中国100天’开始,你的很多文字一直是我的精神力量。当时我就把你100天的游记打印出来当成一本书反复看了好几遍,每去一个地方,都会看一段文字。记得今年7月去西安的卧铺火车上,我想起你写的与西安、西宁、青海湖有关的文字,硬是让同学帮我找到你的游记片断用微信发来给我看。”

640-15.jpg

我迎着城市里地铁的热风,仿佛闻到了那年春天隐秘的气息,那时我生命里有真正奔腾的河流,有盛开的桃花,有我以为无法寻回的对于往昔的记忆。

“星辰大海一样的6月,大概是因为每个人都在征途上。之后我来到远方,上大学。因为失眠,半夜刷微博的时候,只有沐泽在发旅行见闻。世界很妙。后来我去看了一些大海山川,江河湖泊。不知别人怎样,至少那一刻我觉得心安理得,仿佛因为去过这些地方,面对生活的日复一日都变得理直气壮。”

彼时我正坐在办公室里,参加一个已经进行了两个小时的工作会议,窗外黄昏即将来临,道路上响起了刺耳的鸣笛声,北京的高楼大厦隐匿在雾霾里,远处车灯照过来的金光,仿佛一道从天而降的神谕。

所以,我开始觉得,旅行也并不是百无一用的。

一代代人出走,为了看清楚听明白内心深处的颤抖,而你所走的每一段路都是真的,它们必将在以后长久琐碎的生活里,像嵌在体内的金子一样,某一刻突然发起光来。

我从不劝人一窝蜂地辞职旅行,这种做法代价很大,你要想好,从来没有绝对的自由,你不能把旅行当成解决你人生问题的方法,如同你不能把婚姻当成改变命运的通道一样。

当你在外放逐,你的同学和朋友们在日复一日的生活里熬着,他们必然会比你累积更多的东西。他们加薪、升职、买车、买房,你一次次与生活闹翻,暴烈出走,转了大半个地球,带了一身尘土回来,可能什么都没有。谁也没有能力既远走他乡,又安居此地。

不过别沮丧,人生的价值无法用有形的东西去衡量,而有生之年,总有一个梦想尤其要去实现。你要去就去,好的、坏的、享乐的、痛苦的,你都受着就好。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们不能把生命浪费在让别人觉得我们过得好这个想法上。

见字如面,仅此而已,无用或有用,我们只会在路上相遇。

文章和图片摘自李沐泽《你是浪子,别泊岸》

中信出版社授权发布

一键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