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详情
点滴 | 《金氏漂流记》:你是否也想要一座孤岛?
2016-04-27 10:16:39
来源:
字号:

 

640-4.jpeg

我犹记得大学时候曾有一段非常低迷的时光,每天尽可能地逃离身边的人和事,只是想独自静静。但因为住的宿舍,又赶上考研,图书馆里也都是人,根本找不到自己可以长久独处的空间,当时真是无比焦虑和无助。现在想想也许有点矫情,但我相信大部分人一生中都可能有过这样的时刻或念头,可否给我一座“孤岛”,让我有段一个人的时光?

而《金氏漂流记》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只是主人公的处境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好。

故事的开头是这样的,一个因公司重组而失去了工作的男人,又赶上妻子离他而去,面对高筑的债台,对人生彻底失望的他爬上了汉江大桥,纵身一跃,自杀了。

640-5.jpeg

但,没死成。他被冲到了一个废弃的浅滩上,那是一个绕着汉江大桥的孤岛,眼见对岸繁华,却死活无法回去。他尝试游过去,却因为不会游泳而溺水,在这个片段中,父亲的冷漠,女友的抛弃,职场的失意统统再次涌入脑中,他又回到了散落满地垃圾的海滩。

640-6.jpeg

看到轮船载人过来,拼命招手,游客误以为是在和自己打招呼,他没有得救。

不过回不去也没什么关系,那就再死一次咯。男主选择了上吊,然而脚一滑又没死成。最后他产生了一个伟大的想法,既然随时随地可以上吊,那就先活着,以后再死呗。

于是,他开始了属于自己的“金氏荒野求生”。

640-7.jpeg

下水捕鱼捞不到,上树掏鸟蛋也爬不上去,自制了鱼叉最后扎到了自己的脚。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他收获了几条死鱼,被江里的垃圾毒死的。

640-8.jpeg

他把吃剩的鱼放在一边,夜里却被鸟偷吃了。然后他又可以接着吃鸟肉了,因为鸟被鱼毒死了。

后来他有了自己的窝,是一个坏掉的鸭子船,不过再捡些生活用品,装点下,日子好像过得还不错。

640-9.jpeg

慢慢地,虽然无聊,但他开始享受这样一个人没有纷扰的生活了。然后全剧的高潮来了,他捡到了一包炸酱面调料。对,就是他曾经看不起,死也不吃的速食炸酱面。

640-10.jpeg

然而此时此刻,他无比想吃,靠着这份希望,他开始从鸟屎里找种子,种玉米和小麦,收集自己汗液里的盐分,还做了一个稻草人跟自己作伴,每天晒晒阳光,想着如何一点点提升自己在岛上的生活质量。

终于,他吃上了自己做的炸酱面!对他来说,炸酱面就是他一直以来莫大的希望。

640-13.jpeg

当然,给他希望的还有我们电影中的女主角:一个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三年的别人眼中的“蛇精病”。

640-14.jpeg

影片中最开始看到女主,她的脸上有疤,大概曾经遭受过什么,如今的这副模样,她自己显然不能接受。于是,她在网上偷他人图片,为自己构建新的身份。活在自己的虚拟世界里,从不与人做现实的沟通。

偶然的机会,她通过相机远眺到了孤岛上的男主,她觉得,这是外星人的代表来到地球,她要代表人类和他沟通。

640-15.jpeg

于是,第一次,为了给这个男人扔一个所谓的漂流瓶,女主全副武装包裹自己,出门了。

640-16.jpeg

就这样,她在瓶子里卷了一张写着“how are u”的纸,男主在沙滩上回一句大大的“ Fine,thank u”.

640-17.jpeg

你是不是觉得他们很可笑,很病态。这看似荒诞不经的而故事,却反映了一个时代的隐疾和沉疴。有多少人每天都在人群中,却仍感觉孤独。

有一本书叫《群体性孤独》,讲的就是我们在一起,却又没有在一起。就像电影中的男女主角,和我们一样,都是行走在热闹都市中心的孤岛,心无所依,至少曾经某个时刻是这样。尤其在社会压力、生活节奏变快的今天,我们比从前认识更多的人,却更少地敞开心扉,抱怨自己不被理解,但似乎自己也没时间理解别人。

文化心理学家Markus说过一段话:“当我们讨论自我的问题时,我们就是讨论一个生物体变成一个人的过程。成为人就是为社会化而努力。独自一个人的时候,你只是一个生物意义上的人,但若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学意义上的人,你必须跟其他人建立关系。”

没有人能走出社会关联的网,却可能走进自我封闭的墙。

影片的最后,男主被迫带离了孤岛,他从最初的求救,变成了最后的不舍,牵绊他的除了孤岛的自由还有女主的“来信”。而女主,为了找寻男主,也走到了阳光下,从此封闭的心房打开一丝缝隙。

640-18.jpeg

我们都知道,结局是一定要回归到现实的。何况,现实也没有那么不好,它毕竟能给你机会,让你梦想成真,毕竟人生的很多时候,还是有爱。

只是谁人不曾有困顿和无奈之时,渴望一座孤岛拯救自己。好在,无论是出于主动还是被迫,我们一直都没有放弃寻找新的可能。

640-19.jpeg

编辑:朝歌

一键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