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12种常见恶性肿瘤如何筛查和预防?
来看这份指南!
4月14日,重庆市癌症中心、重庆市肿瘤防治办公室和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发布《重庆市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指南(2020版)》,针对肺、肝、胃、大肠、食管、乳腺、宫颈、子宫、卵巢、前列腺、甲状腺以及淋巴系统12种常见恶性肿瘤,分析高危人群,给出筛查建议和预防措施。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超过350万,死亡病例超过200万。重庆市癌症中心和重庆市肿瘤防治办公室主任、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吴永忠表示,目前医学界已经达成共识,癌症还是一种慢性疾病,可防可控。世界卫生组织就曾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可以预防的癌症就是要通过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切断致癌的过程和途径。”“即便一些癌症无法避免,但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时发现癌前病变及早癌,也是可以治愈的。”吴永忠说,例如早期乳腺癌,五年生存率可以高达95%以上;早期甲状腺癌,五年生存率几乎可达100%;即便是恶性程度较高的肺癌、直肠癌等,早期发现经过科学规范的治疗,五年生存率也在90%以上。重庆市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指南(2020版)1、定期肿瘤筛查。胸部低剂量螺旋CT检查是有效手段,40岁以上的高危人群建议每年做1次;非高危人群每2年检查1次。发现肺部小结节或毛玻璃样改变的病灶,要定期随访,咨询肺癌专家门诊3、胸片不能作为筛查手段,PET-CT不能作为筛查手段1、一般人群:40岁开始筛查,每年1次大便隐血检测,每5年1次结肠镜检查2、高危人群:无肠道报警症状者,建议40岁开始每年1次大便隐血检测,每2年1次结肠镜检查。有肠道报警症状者,立即专科就诊(注:肠道报警症状即有便血、肛门坠胀、粘液便、腹泻、便秘、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大便变细等肠道症状两周以上者)2、有乳腺导管、小叶不典型增生、小叶原位癌等癌前病变1、一般女性:40-70岁每半年超声检查,每1-2年1次乳腺X线检查;70岁以上每年1次超声检查,每2年1次乳腺X线检查2、高危人群:35岁起每半年超声检查,每年1次乳腺X线检查,必要时乳腺磁共振检查、BRCA基因突变检测3、慎用富含雌激素的食物和药物,如蜂王浆、蜂胶、雪蛤、避孕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激素替代疗法2、高危人群:甲胎蛋白检测阳性,每2~3个月检查1次,必要时CT、多模态磁共振检查;甲胎蛋白检测阴性,可进行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异常凝血酶原和血浆游离微小核糖核酸的检测4、不良饮食习惯,如长期食用腌渍、热烫、粗硬、霉变食物高危人群应立即接受1次色素胃镜检查。如无异常,建议每2年1次普通胃镜检查。如检查异常,建议每年1次色素胃镜检查4、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疾病1、内镜筛查:高危人群应接受1次色素胃镜检查。如无异常,建议每2年1次普通胃镜检查。如检查异常,建议每年1次色素胃镜检查2、定期幽门螺旋杆菌、血清胃蛋白酶原、血清胃泌素-17检测3、性生活较早,不洁性生活史,有多个性伴侣或配偶有多个性伴侣3、30岁以上细胞学和HPV病毒联合检测,如果两项结果都正常,可间隔3年再筛查4、65-70岁的老年妇女,10年内连续三次结果正常可停止筛查7、筛查避开月经期,前24小时内无性生活,不做阴道灌洗或上药,保持外阴清洁1、恶性肿瘤家族史尤其是卵巢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结直肠癌等2、有BRCA1/BRCA2等基因突变或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Lynch综合征)及相关基因携带者2、年龄40岁以上的高危人群,每年1次妇科检查、肿瘤标志物、盆腔超声3、年龄50岁以上的子宫良性疾病须子宫切除者可同时切除双侧输卵管和/或卵巢4、遗传相关基因BRCA1/BRCA2等突变携带者完成生育后可行输卵管-卵巢切除术1、恶性肿瘤家族史尤其是Lynch综合征、子宫内膜癌、肠道肿瘤等,或卵巢癌、乳腺癌患病史1、高危人群每年筛查:妇科检查、超声检查、肿瘤标记物检测2、绝经前子宫内膜厚≥10mm者,绝经后子宫内膜厚≥5mm者结合临床症状行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和/或诊刮1、出现绝经后子宫不规则出血、阴道排液等症状及时就诊高危人群需做直肠指诊进行初筛,并抽血检测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值,前列腺癌筛查指标)3、PSA或直肠指诊异常,需要进一步经直肠前列腺超声/前列腺核磁共振检查,仍怀疑前列腺癌病例需要经过前列腺穿刺活检最终确诊高危人群,每年1次全身浅表淋巴结和腹部肝脾触诊,全身浅表淋巴结超声检查、腹部(肝、胆、胰、脾、肾)彩超和腹腔淋巴结超声检查、血常规检查1、甲状腺癌家族史者,好发年龄20-40岁,女性多见2、甲状腺肿、甲状腺结节或腺瘤、桥本氏甲状腺炎等疾病3、长期放射性物质接触史及放射性损伤,特别是幼年、青少年时期接受了电离辐射的人群3、复查内容:高敏度超声,甲状腺功能、颈部与甲状腺增强CT检查,必要时细胞学检查及基因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