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晨报记者零距离见证理财产品双录系统。记者 平索茜 摄
近年来,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和代销产品发展较快,产品种类逐步增多,规模不断扩大,部分商业银行在理财产品和代销产品业务中出现了信息不透明、风险提示不到位,甚至误导销售、未经授权销售、私自销售以及风险责任不清等问题。而出事后,银行与消费者往往双方各执一词,说白了就是没证据,扯不清。
但7月1日起,重庆各家银行都开始了理财产品销售“双录”(录音、录像)工作。在过去的几天里,一些市民在银行购买各类理财产品时,都会发现旁边有摄像机在进行录像。昨日,记者走进银行,“零距离”接触了这套双录系统。那么,双录究竟会给市民的投资理财带来什么样的新变化呢?
体验购买理财产品的过程全部记录
双录是怎么运作的?其效果如何?银行工作人员如何操作?客户体验感如何?建设银行重庆观音桥支行营业部客户经理宋小波为记者进行了演示。他打开工作电脑界面进入双录系统后,点击了“运行提示信息”,这时,就出现了一套客户基本信息填写表,在录入证件名称、号码及客户姓名后,还需录入销售理财产品种类、类型、发行公司名称及客户购买金额等。然后,这才开始为客户介绍相关理财产品。而当客户经理为客户介绍产品时,旁边的那套录音录像设备就开始运行了。
记者注意到,在这个过程中,包含了对理财产品的各种风险提示、对客户的风险评估以及对客户在理财产品投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问题的询问等内容。而对于投资者来说,也不会有太大的压力,清楚了就说“是”,不清楚马上就问,然后由客户经理进行解答。一般销售产品和介绍的过程大约在10分钟。宋小波说,这个系统要求对问题的解答符合相关标准,由于以前习惯了用一些通俗的话跟客户解释,现在还有些不适应了,不过行里每天会组织培训。
观音桥支行营业部网点相关负责人表示,从7月1日开始,他们每一笔理财产品的销售都有严格备案,双录能对工作人员的销售行为起到约束作用,使客户在完全了解金融产品的成本、收益、风险等信息后,再做出理性投资选择。
客户现在比以前知道得更详细了
在工行某网点购买理财的张凤坤先生已年过六旬,他说:“这次来买理财产品,感觉有点不一样了,工作人员的语速变慢了。说实话,以前我只看理财产品到期能收到好多钱,还真的不晓得买的什么东西,只是觉得大银行放心点。这回我晓得了,更放心了。”
市民余先生在交行杨家坪某支行购买理财产品后告诉记者:“说实话,我还有点不太自在。一个摄像头对着你,感觉像直播一样,有点不舒服。不过后来银行客户经理解释清楚了,我也觉得这样不错,以前花几十万都不知道买的什么东西,就一张盖了公章的纸,现在清楚明白了,以后就算出了问题也能寻根问底。”
随后,记者又随机采访了多位在各家银行购买理财产品的市民,发现无论是大中小银行,都进行了双录。
银行员工有了这个系统省心不少
“终于来了!等了好久!说真的,有这东西确实太省心了!”某国有行杨家坪支行理财经理刘先生对记者感叹道,虽然有同事反映使用这套系统有点麻烦,使销售时间变得更长了,不过,现在麻烦一点总比以后扯皮好。
刘先生随后说起他印象中的一件扯皮事。去年3月,有一名购买了银行保险的客户来找到他,要求退2008年购买的一份10年期的保险产品,客户说他先后一共缴了10万,但刘先生算出来的退保加分红却只有8.3万左右,“这下那位客户不干了,在我办公室大吵大闹,说2008年时没跟他说清楚,一定要退10万,而且还要加上这7年的利息,场面很尴尬。”
业内人士提醒在双录区域内签合同
某资深业内人士对双录的评价是,可以杜绝个别银行工作人员有意弱化风险、夸大收益、胡乱承诺等现象,对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很大的保障力度。他认为,双录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而是事关银行服务形象和金融消费者权益的大事,“我认为银行与金融消费者双方都应当以积极心态面对这个事,把双录当成一项金融使命来看待。”该人士还提醒消费者,既然有了这套系统,市民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时就一定要按照这个程序来做,一定不要在银行外面或双录系统无法覆盖的地方签合同,以免惹出不必要的麻烦。记者 吴黎帆